报告嘉宾:王初,北京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化学和计算驱动的功能蛋白质组学
时间:2023年5月22日(周一)10:00am
地点:国际法学院STL 301-302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新变革,推动基础科学的重大发现和突破。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科研机构都在科学智能(AI4S, AI for Science)领域积极布局。作为科学智能领域之一的“AI+蛋白质组学”将为生物医学和化学生物学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突破。
蛋白质组学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多学科交叉技术,目前已成为寻找蛋白质组中功能位点、研究疾病机制、探究生命奥义的重要工具。综合运用化学探针、定量质谱以及机器学习等技术,在蛋白质组中精准地鉴定活性中心、翻译后修饰、小分子结合等多种类型的功能位点,开展深入的功能研究,为提升对重要生命过程的认知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后基因组时代,如何系统地发现蛋白质组中全新功能位点、精准地调控蛋白质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是“功能蛋白质组学”的首要研究目标。
5月22日,我院将举办未来之后(Next-Post-Future)AI4S月度系列科学讲座第四期。本次讲座将邀请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研究员、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副院长王初教授作题为《化学和计算驱动的功能蛋白质组学》的学术报告。
王初教授200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系,2007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生物化学系获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进行博士后研究。于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系开始独立研究工作,并兼任北大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和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研究员。于2020年1月晋升为北京大学长聘正教授。
王初教授先后获得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获得“国际化学生物学学会青年化学生物学家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学者奖”等。其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1)运用化学蛋白质组学和化学生物学技术发掘细胞内发生翻译后修饰的氨基酸功能位点;(2)利用组学技术分析和鉴定生物活性分子在细胞内的分子靶标及作用位点;(3)研发计算生物学方法,对蛋白组中功能位点进行精准的预测。
让我们共同领略功能蛋白质组学的精妙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