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南燕宜居校园”是北京大学南燕城市学会举办的第三届城市规划设计大赛。本次竞赛旨在深入挖掘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空间的复杂性需求,为校园场所美学价值提升、功能单元改善寻求具有可实施性的方案方法,为学院建设美丽宜居校园、制定校园环境规划-管理的长效机制提供支持。

一、竞赛要求
本次竞赛要求参赛者围绕校园环境-功能提升这一主题,从局部设计、系统功能提升或长效管理机制等角度切入,有依据地对校园环境改进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作品形式
(1)改造性设计方案——以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校园总体规划为基础,结合对校园的观察和畅想,可以分别从规划、建筑、景观角度入手,在校园红线内选取地块进行改造性设计;方案要求在创造优美舒适的自然与物质环境的同时注重对校园人文精神的孕育和挖掘,立足校园文化,展示校园特色。
(2)校园环境规划管理措施——可进行案例研究,借鉴国内外校园或类似功能单元的规划、管理、监管经验,结合学院情况提出可行建议。
(3)功能提升性规划方案——如交通系统优化,可进行深入调查、访谈了解目前未得到满足的交通需求,对交通提出可行建议。
(二) 相关规则
(1)全日制在校学生(含硕士、博士研究生)以3-5人小组形式参赛,外校同学亦可参与,但每组必须包含至少2个院系的学生。
(2)参赛队伍需下载南燕城市学会官方微博上发布的报名表,填写完后于2014年5月26日24点前发送至urbansalon@163.com,邮件主题为“共建南燕宜居校园竞赛报名+组长姓名+专业”。
(3)2014年6月15日24点前以同样的邮件主题向报名邮箱提交最终成果,包括参赛文本和汇报PPT;设计作品方案说明3000-5000字,并提交规划设计总平面图(或建筑平面图)、主要节点透视图和主要分析图;其他研究报告5000-8000字,具有调研内容的作品应附调研原始数据。
(4)作品若有引用需注明出处;参加过其他竞赛的作品,或使用他人曾经在公开场合发表过的创意的作品不允许参加竞赛;提交的文本、图件等所有参赛作品中不得出现任何有关作者姓名和所属院系的信息。
(5)评审委员会将于6月16日对参赛作品进行初审,作品通过初审的小组暂定于6月20日下午进行汇报;最终成绩由微博投票(10%)和评委现场评分(90%)两部分组成,其中评委评分依据前瞻性(30%)、实用性(30%)和创新性(30%)三大标准。
二、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设一等奖1名,奖金6000元人民币;二等奖2名,奖金3000元人民币;三等奖3名,奖金1000元人民币;优胜奖10名,奖励200元餐补。
此外,为鼓励参赛者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交具有实施可行度的成果,若参赛成果全部或部分被学院后期建设采纳,将以适当方式给予额外奖励。
如对竞赛情况有任何疑问,可随时与以下两位负责人联系:
叶姮——电话:15818605738;Email:
hengyesess@gmail.com
田宗星——电话:13760186309;Email:
307384174@qq.com